【正能量】社企主管提早退休轉職禮儀師 最痛為親兄辦後事開解母親喪子哀慟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2/04/28 16:00

最後更新: 2022/05/05 15:40

分享:

分享:

任職社企主管的楊秀蘭,7年前提早退休,轉職禮儀師,最痛是為親人辦理後事。

2015年,53歲的楊秀蘭決定提早退休,非為享清福,而是為他人的人生「畢業禮」作禮儀師。7年時間見盡人生無常,她懂得每個人都得面對自己人生和最親的最後畢業禮,心態在於「做了」和「做好」的分別。

楊秀蘭自言是有計劃的人,站在人生交叉點,躊躇倒是有,在轉身當殯葬禮儀師前,她也讀了陪月課程。

做不到死,就做生吧!當時朋友說,外國華人社會想請人去做陪月,如果這行真的不適合,起碼還有後著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給自己1年的適應期,看看是否適合這行,但大可不用提早退休/辭職去吧,她坦言:

有兩份工做,收入又幾好,但會沒有心機去學,所以要給自己破斧沉舟,才知道真正適不適合!

楊秀蘭,今年60歲。過去廿年服務於社會福利界,正式從事殯儀服務7年多,見盡人生無常最後時刻。熱愛參與義工服務,發現很多長者在人生的最後一程而憂慮,以致決定投身殯儀業,希望讓長者可籌人生畢業禮,以圓滿他們的一生。(圖片:曾耀輝攝)

不說多謝和再見的職業

1996年開始,她在東華三院轄下的三級工場任導師,主要職責是訓練智障和精神病康復者公開就業,2005年轉至東華下社企做業務主管,2015年決定申請提早退休。

當時53歲,若到55歲再不轉,就沒機會!

然而,人人避之則吉之地,因工作關係而深入認識,東華工場會製作殯儀相關印刷品,社企時更需帶適合學員到萬國殯儀館做清潔。

這行比較難請人,很多時外判給社企,既可解決人手問題,也可提供就業機會。

楊秀蘭的卡片上寫上禮儀策劃,日常除了替死者家人從領屍、守夜和出殯張羅,也要提供適合的方式辦理身後事。(圖片:曾耀輝攝)

她帶過精神病康復者和智力較遜的人士去殯儀館工作,發現前者因容易產生幻覺,更加疑神疑鬼;後者因不理解死亡是一件甚麼事情,反而較適合。然而,這些都是管理上的日常,適不適合當一位禮儀師,是要把別人的無常當成工作時需要面對的日常,是如何讓自己保持不麻木卻又要清醒的心態,不會習以為常。第一位讓她自覺適合這份工的,是她第3個客人。

「是朋友轉介她給我的。通常我會先問3個問題:男或女?在哪間醫院走?幾多歲?答案是男,葵涌醫院,19歲。大概猜到好大機會自殺,因葵涌醫院多數做精神科。之後,她竟問可否自行上網book焚化爐,我突然呆一呆,不好意思直問她覺得一般貨Van會幫你運送嗎?她冷冷一句『乜唔得架?』原來,她從內地來,不知道香港法例對屍體處理是非常嚴謹的。於是,再問她是否有經濟困難,她才開始鬆口,後來讓她知道哪裏可申請援助基金。最後還是不達標,因銀行存摺上限是6,000元,介紹她的那位朋友夾了萬多元帛金給她,她全數放進銀行……」

最後,楊秀蘭跟當時公司老闆開了一個價格相宜(1萬元以下)殮葬套餐幫一幫她。因這次勞力心勞力,令她知道自己適合從事這一行,至少她懂得怎樣抽離。

每次我都會檢討可改善的地方,個案就算有幾不開心,我都會給自己3天時間,過後就要把這件事放低。

每次完成禮儀,她會以「今日某某喪儀功德圓滿,身體健康,萬事順境」作結,她說這一行不會講再見和多謝,只會說受惠,就連完畢也好像帶點不好!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做了和做好的分別

處理別人的身後事,常被問的是如何面對哀痛,她的答案是平常心,還附帶了一個問題:做了一件事,還是做好一件事。

好像因新冠病毒染疫死者,我會建議他們的家人直接到醫院做。好多人接受不到在醫院「直出」這回事,但其實有些事情可稍後才做。

哪怕有人會說「針唔拮到肉又怎知痛」,然而,親自為親人做人生最後畢業禮,楊秀蘭亦無可避免地遇上——她的哥哥因病在醫院離世,兄妹倆自小感情要好,當收到醫院電話時,霎時六神無主的她還得向母親交代,她懂得母親脾性,沒打算瞞騙,回家時直言哥哥已走,大家要到醫院見最後一面。

「媽媽見到兒子即嚎哭:『你咁懶瞓做乜,叫極唔醒!』跟電視劇對白一樣,我走過去跟她說:『不用叫,他是叫不醒,你的兒子已經走了。』然後她一手推開我:『你亂講』,那一刻我要很清晰,不斷告訴她要接受現實!現在你兒子走了,你新抱站在那裡,也很傷心,但你千祈不可以塌下來,否則我要一個照顧你們3個人。你想怎樣處理便要跟我講,到時搞得不好別怪我,她『哦』了一聲就沒有再喊……往後那幾天不斷跟我講想怎樣做,幸好阿嫂也很體諒,永遠都說:『最緊要奶奶覺得ok!』」楊秀蘭憶述當時的情景。

她的工作圈,離不開殯儀館附近一帶的長生店和花店。(圖片:曾耀輝攝)

她們一家人需要半年才平復心情,而她也總算學懂平常心面對。在這一行7個年頭,收入不算穩定,很多時要好天收埋落雨柴。除了靠口碑和朋友轉介,她也希望可正面推廣這行業。她說行頭已予人形象不好,行內人更要以身作則。最後筆者問,如何減卻「死神來了」的不祥,如可給她更改工作稱謂,答案是甚麼?

希望稱謂是「人生規劃顧問」,既然現在有甚麼「元宇宙」,大家對死亡再沒那麼忌諱。而愈做得耐,愈來愈多人有自己的見解。他想怎樣規劃,我可給予意見,解釋等同顧問,適合稱為consultant多過planner。

記者:黃鑑江